机器人大赛引擎中国AI技术升级版让机器人拥抱更真实的感觉
人工神经技术:中国AI大赛引擎让机器人“解锁”更多真实感觉
在科幻电影《机器管家》中,安德鲁这个机器人通过安装感觉模块,不仅变得会吃醋,还能喊疼和感受人类的各种情绪。然而,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正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最近,一项来自斯坦福大学、首尔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条柔性的人造感觉神经。这项全新的系统能够模拟触觉,并且有助于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类人假肢和软机器人的制造中。
这项研究由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徐文涛领导,他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这是一大进展,对于实现类人假肢和软机器人的仿生制造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创造了一套包含三个核心部件的系统:触觉感受器、人造神经元以及突触晶体管。这些部件可以像生物体内的神经系统一样工作,使得接收到的压力信号转换成电脉冲,从而形成完整反射弧。
此外,该团队还成功将这种新型的人造感觉神经与蟑螂腿的运动神经连接,使得蟑螂腿能够通过电流变化进行弹跳反射运动。这样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新型的人造神经不仅可以模拟人类皮肤上的触觉功能,而且能够与生物体内的神经信号兼容。
该项目使用的是一种名为突触晶体管的人工突触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结构简单、灵活多变以及柔韧性的优势。这使得它非常适合舒适性假肢中的感觉重现,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应用领域。
虽然目前这种新型的人工感知技术只能识别简单的盲文字符,但其潜力巨大。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家们计划扩展其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复杂机械信息和温度等因素。此外,他们还希望利用这一技术来制造更加敏捷且能在极端环境下作业的人工智能装备,如软机器人,它们可以像动物或人类那样移动并处理环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