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水质几度算正常揭秘饮用水标准与环境监控
水质几度算正常:揭秘饮用水标准与环境监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的依赖程度难以过高估计。然而,当我们开启龙头,期待一口清凉的饮用水时,却很少会深思其背后的故事。"水质几度算正常?"这个问题不仅关乎科学数据,更涉及到社会责任和生态保护。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纯净水,因为任何自然资源都可能受到污染。而对于人类来说,能够接受喝下去的是经过处理和监管的饮用水。在中国,这种饮用水被称为一级消毒或二级消毒,即杀死大部分细菌、病毒,但不能去除化学物质和微粒物质。
中国国家标准《生活飲料卫生標準》(GB 5749-2001)规定了饮用水质量标准,其中包括多项指标,如pH值、悬浮固体、氨氮、硝酸盐等。但是,并非所有地区都能达到这一标准。在一些偏远或者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地方,地下水甚至表面 水因矿物含量过高而无法直接供人饮用,而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达标。
例如,在某些煤炭开采区,由于地下的岩层受到了碳化过程影响,其地下河流中的铁分子含量极高,因此形成了呈现红色甚至黑色的“血液湖”。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何种技术手段,都难以将这些含有重金属、高浓度铁离子的矿泉型地下喷泉变为可供人直接饮用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在某些地方,对于居民来说,“每天喝一次自来鲜”已经成为一种奢望,因为他们不得不购买瓶装纯净或煮沸后再喝自家井里的蒸汽作为日常补充。
此外,在城市环境中,由于工业排放和交通污染,加之人口密集导致的排泄物处理不当,一些城市郊区的表面径流(如河流、小溪等)也经常出现超标的情况。例如,有研究显示北京市部分地区河道中的COD(化学需氧量)超出国家环保部发布的最大限值,这意味着这些河流中的有机污染物超过了允许进入环境的一定水平,对鱼类乃至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water quality”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值,而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信息综合体。它既包括物理性指标,如温度、电导率,也包括化学性指标,如溶解氧、二甲基亚砷等,以及生物学性指标,如活性氧气指数。此外,还有更多不可见的手,比如微塑料颗粒,它们虽然数量小,但对生态系统长期累积效应巨大,不可忽视。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几个度”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从提高公众意识开始,从教育提升民众对环境保护认识到政府政策支持环保项目,再到科技创新提供更有效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一杯接一杯,让每个人都能品尝到干净透亮且无害健康的地球馈赠——那是生命所必需且最珍贵的事物之一——清洁美好的空气与纯净无暇的人类源泉——淡雅芬芳的地球之母给予我们的宝贵礼物——新鲜涓涓滴滴的小溪与江河"。(摘自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
文章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B9780128139764000065